一人捅“马蜂窝”,千万人捅“马蜂窝”。
没错,上述的“马蜂窝”指的正是当前因“数据造假”风波而站在风口浪尖的旅游平台。这几日下来,马蜂窝的经历告诉我们,从岁月静好到被口诛笔伐,也许只需要一夜的时间,以及一篇文章的距离。
时下,马蜂窝事件还在快速发酵,在各路大V和业内人士的加入下,各种看法和猜测漫天飞舞,这潭水是越来越浑了。
今年似乎是互联网大企业的“本命年”。从今年3月份京东被六六发文声讨,到滴滴顺风车两次因乘客遇害而被千夫所指,到携程等被指“大数据杀熟”,再到现在马蜂窝被置身于“数据造假”风波之中,互联网企业轮流在“舆论风暴”中做了一把庄家。
而此类热点性事件,也都有一个共同点:背后有巨大的公众舆论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此类事件中,公众舆论甚至完美地控制了走向,并提供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马蜂窝这件事也不例外,眼下,公众舆论正挥舞着一根大棒,气势如虹。
公众舆论阳面下,马蜂窝正在变得更好
在马蜂窝这个事件中,到底是什么引爆了公众的负面情绪?从最初的那一篇《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来看,毫无疑问是文章中列出的“数据造假”这个行为。
似乎在一瞬间,这激发了不少人的正义感,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那团怒火,于是他们义正言辞地对马蜂窝进行声讨,认为其“大错特错”。而这一批人,在京东六六、滴滴乘客遇害等事件中其实也扮演了同样的角色。
这些人,很自然地站在了马蜂窝的对立面,也认为自己是站在了“造假”的对立面。
舆论的大棒是极具杀伤力的。随后,马蜂窝的行动也颇为迅速,从发表声明到起诉,再到接受善意的监督和建议,马蜂窝想被认可,想变得更好,这没有人会否认。马蜂窝清楚,无论对错与否,它此刻站的这个位置,已经有一股强大的不可抗力,在推动着它向前走。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公众舆论的功劳。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必须变得更好才能真正说服用户,这是马蜂窝已经深刻认识到的一个公理,因为公众舆论已经能够代表部分用户的态度和想法。遥想BAT都曾有过被公众舆论审判的时刻,现在的他们之所以变得更好,就是因为他们更注重用户的感受和态度了。
如果没有这一次事件,马蜂窝会不会变得更好?答案肯定是会。
京东没想到六六会声讨,携程也没想到韩雪会愤怒,滴滴更没想到乘客的力量那么强大。互联网公司虽然天天在服务着用户,成了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但似乎又和用户隔着一层纱。毕竟“蛔虫”生在肚子里,它哪知道脑子里发生的事?
不过,难能可贵的是,马蜂窝得到了相对确定性的东西:它变好的强烈意愿有公众舆论的见证。如此,马蜂窝必会去全面自查,去完成蜕变。
公众舆论阴面下,马蜂窝被戴上“无证之罪”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在公众舆论上好像行不通。声讨马蜂窝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自己扛旗,又有多少人站在旗子后面指手画脚。
这正是公众舆论的“原罪”。舆论大棒该挥多重,没有绝对标准,但当一群人产生共鸣时,往往最让他们感到愉悦的结果就是,大棒挥得越重越好,砸的越痛越好,反正不是砸在自己身上。
有些人,越是浑水,就搅得越来劲。马蜂窝这件事,现在有一些观点开始变得狡黠、阴暗、恐怖,以致于让不少人产生了错觉:我只要批评马蜂窝是错的就行,不管怎么批评。
更有甚者,喊打喊杀,怨气冲天,仿佛着魔了一般。根本原因,是他们忘记了利害也有轻重。单纯从利害程度看,很多大V持有的一个观点是,比之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和携程大数据杀熟等事件,马蜂窝这件事的“数据造假”的害要小得多,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客户和商家站出来声讨马蜂窝。
反倒是,有一些人将马蜂窝当成了“假想敌”,进而对其倾倒凌厉的口水。这类人往往在公众舆论中扮演着“造势者”的角色,他们甚至在合适的时候会抛出包含私心的观点,制造出他人难以抗拒的舆论磁场,并最终得以引导大方向,决定大走势,成功借刀杀人。
马蜂窝这件事中,有明目张胆的水军,也有资深的水军。普通群众也许能辨别出第一类,但第二类,也许连第一类水军都辨别不出来。哪一个观点该跟随,哪一个观点该中立,清白的大众,心理也没有一个准绳,有时候甚至要靠“第六感”来决定。
此外,在浩浩荡荡的讨伐大军中,盲目正义者也不在少数。“人多力量大”、“我参与我快乐”、“不支持正义就是默认作恶”,诸如此类的想法引诱着一批人去批评、去辱骂、去咬牙切齿地恨,只为做一些疯狂的事。
这潭水越来越浑,也要拜他们所赐。因为公众舆论同使一根大棒,马蜂窝站在风暴中心,哪一个问题该回答,哪一个问题不该去回答,马蜂窝都不太好判断。
总之,因为公众舆论中存在的各类激进、私心、失智、支持,当其中有一些不怀好意的舆论获得其他人投票时,马蜂窝就要承受不该有的伤害。某种程度上,这与公众舆论“制裁有度”的原则已经背道而驰了。
一切都会变好,马蜂窝是,公众舆论也是
现在有一个问题:公众舆论将大棒挥向马蜂窝,究竟是为了什么?
也许是为了共同产生的“正义的共鸣”,也许是为了不约而同的消遣。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还是应该更踏实一点。马蜂窝用户也好,非马蜂窝用户也罢,都想寻求一个更好的消费环境。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可以让消费者感到舒服的环境。
过去,有不少让大家不舒服的事情发生,某些互联网企业狰狞的一面被暴露在了公众面前。于是公众变了,变得极其敏感,也变得极其敏捷,风吹草动也可引出“百万雄师”。
这其实不是坏事。公众舆论如果是迟钝的、麻木的,百倍千倍的伤害总有一天要还给这个社会。
更何况,一切都在变好。滴滴顺风车事件、京东六六事件、携程大数据杀熟事件等,因为公众舆论的高度参与,而更快地走向了好的发展态势。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这些结果不一定是最满意的,但是扪心自问,又可能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结果。
马蜂窝这件事,最终也会给绝大多数人呈现出还算满意的结果,这是一定的。因为马蜂窝在这次风波中面临的问题很清晰,无非就是“数据造没造假?”、“假数据有哪些有多少?”、“如果有,假数据哪来的?”,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很清晰。
公众舆论其实也在变好,这更值得欣慰。其实马蜂窝这件事中,也有不少中立者,他们从一开始就持有“再看看”的态度,或许是他们吃过反转的亏,或许是他们更加理智。与吃瓜群众“任何时候都持有中立态度”不同的是,他们会在确定事件性质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加入到某一阵营中去。
马蜂窝这次“数据风波中”,好在没有出现极端的领头言论,否则这不仅会伤害到马蜂窝,更会伤害到马蜂窝的原生用户们。毕竟一个已经成为独角兽的平台,它的用户基础和行业影响力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如果真没了,用户会开心吗?
可见,公众舆论还是有一定“自净能力”的,否则马蜂窝不会比现在更轻松,但怎么提高这个能力,需要每个个体形成良性共鸣。不去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公众舆论往往是靠规模化声量来展现在某件事中“中坚力量”的地位,但任何参与到其中的人都应该理智,不要莫名其妙地成了加害者,还洋洋自得地奉自己为“救世主”。
热门推荐
-
热烈祝贺力纳克成为“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2021-11-25 -
准讯通——为中国制造之王服务的外贸综合平台 助力中国制造品牌出海
2021-11-25 -
苏州中南中心完成核心筒正负零浇筑,加快城市发展进程
2021-11-24 -
机械师极速前进狂欢趴,携手机友嗨翻福州!
2021-11-22
热门专题
每日资讯更多+
-
“元宇宙”为何爆火?游戏ETF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
2021-12-27 -
ar和vr的区别就是和用途 AR、VR是真火还是虚火?是复活还是重生?
2021-12-27 -
2021年VR/AR产业链日趋成熟,行业爆发在即
2021-12-27 -
未来5-10倍的VR/AR概念5大龙头公司
2021-12-27 -
VR全景漫游系统功能有哪些?自考院校/专业介绍
2021-12-23 -
又一家科技巨头加入直播大潮之中扎克伯格高度关注直播
2021-12-23
VR设备 更多+
-
V社自家VR设备获IGN 8.5分
2019-07-01 -
ARM显示芯片的设计可以为VR一体机带来更好的体验
2019-05-16 -
来自Bellevue的Valve Index原型VR硬件照片曝光
2019-05-16 -
Acer推出ConceptD OJO 4K Windows MR头显
2019-04-12
VR网站 更多+
-
鸥课学院
2017-09-12 -
玖的VR
2017-08-10 -
ARinChina技术论坛
2017-07-15 -
虚幻引擎社区
201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