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戒网瘾学校为何会有存在土壤?是怎么运作的?
戒网瘾学校为何会有存在土壤?是怎么运作的?
作者:发布时间:2017-06-16 16:21:25来源:网易

网瘾,是许多90后们背负的标签之一,也是让许多人受到严重伤害的诱因。许多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不关心孩子,当孩子感到孤寂寻求慰藉迷恋网络时,家长便将孩子送去戒网瘾管教,给孩子留下一生的噩梦。

戒网瘾学校为何敢打死学生?

戒网瘾学校通过军训和催眠术获取暴利

网瘾学校是近十年来网络泛滥的伴生新事物,旨在“帮助上网成瘾的孩子重新回归社会”。其在中国发源于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然后以各种名义蔓延到很多地方。这类学校一般都有一个“励志”的名字,比如近期卷入舆论风暴中的“搏强”,还有被曝出打死戒网瘾学生的长沙“倍腾”,广州“起航”。

开办此类学校的多是有一定教育背景的转行老师或商人,租个场地,买些设施,然后大成本投入招生广告。有戒网瘾的校长曾透露,运作成本中宣传费用占到一半以上,先招人再有后续工作开展。

这些学校的老师一般有三类:军训老师、心理老师和生活老师。军训老师多为退伍不久的士兵;心理老师有的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有的则是带班经验丰富的普通文化课老师;生活老师负责学校伙食和住宿,多是就近招的“阿姨或大叔”。这些人其实绝大部分没有教育资格证书。

相应的,在戒网瘾学校,这些孩子事实上每天都重复两件事:军训和心理辅导,有的心理辅导课程也包含一定的文化教育。按照运营者的想法,军训是“炼身”,心理辅导则是“炼心”,当“身心”都得到锻炼和纠正后,他们就能重新回归社会了。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教育思维,实操过程中也满是粗糙。军训课贯穿始终,日常有跑步、蛙跳、俯卧撑、军体操,课后则有“豆腐被”、“紧急铃”等训练。学生稍有差错就得接受惩罚,轻一点的跑个几十圈,重一点便可能拳脚相加,这实际上是军训老师们从部队带出来的“正常习惯”。只不过他们很难转换思维地想到,面前的这些是普通孩子,很多受不了“高强度身体锻炼”。

心理辅导课的“道具”会多些,有《弟子规》、《孝经》等课本,有《狮子王》、《哈姆雷特》等电影,也有沙盘、心里话等游戏。最独特的是一种“催眠疗法”,这被当做各个戒网瘾学校的法宝,通常只在每月或每季度的“家长见面会”上使用——把孩子全部关进黑屋子,放起悲伤的音乐,然后心理老师深情地讲述“父母与孩子”、“社会与个人”的催泪故事。一到两个小时后,门打开,孩子们冲出来抱着父母大哭一场。

戒网瘾学校除了“暴力”外,也被传充满“暴利”。有专家统计,目前中国大概有1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有400万人属于深度网瘾。这意味着,如果每一个深度网瘾的人,家里面都给他花一万块钱进行矫治,那就是400亿的规模。有的学校一年学制甚至收到3—5万。

这些学校几乎都采用军事化封闭管理,“暴力”和“暴利”的传闻还有很多运作细节都隐藏在高墙之内。

戒网瘾学校为何敢打死学生?

在封闭空间粗暴体罚“问题少年”

那么,高墙内的孩子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是否如著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样,会有自己独特的快乐呢?

综合媒体披露的相关消息我们知道,这些孩子几乎都是“被骗”入学。一般由学校开车到家中接,然后伙同父母骗孩子“去旅游”、“去走亲戚”、“去一个夏令营”等。只要一进学校,孩子们便彻底失去了自由。无论是哭闹还是发脾气,都摆脱不了那些高墙。

最开始,学校一般会派心理老师前去做辅导,然后由“老生”进行沟通,最后会是军训老师严厉的威慑。住在几十人一起的上下铺房间,这些孩子的第一夜大多无眠。从第二天的凌晨五六点开始,他们的魔鬼训练生活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军训与各种奇特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来不及体会空虚,只要不受罚已是最大的幸运了。

在一天的生活中,孩子起床、吃饭、洗澡、睡觉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他们的生活被铃声和哨声切割得分明,稍有不慎就是惩罚。那些性格倔强的孩子会吃更多苦头。很多时候这里都跟“监狱”一样,反抗者和异见分子是不受待见的。

戒网瘾学校里还会形成一个“老生的江湖”,军训老师会授权老生指导新生训练和生活,这让老生欺负新生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当新生变成老生,他们又会把这种欺负延续下去。这被认为是让孩子体会社会的残酷,锻炼他们的心智。

另外,有的学校还有“连坐”制度,“一人犯错、全班受罚”。很多孩子以此相互憎恨,学校却认为这是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不能个人主义。

这些生活与高墙外的普通学校生活是天壤之别。根据媒体的报道,很多学生都会尝试“越狱”或“自残”来解脱。有成功的,但大多失败。失败者不得不面临更严厉的训练和监控,然后恶性循环。

有研究者曾指出,把这些所谓的“网瘾孩子”集中到一个封闭的空间,让他们与外界的诱惑隔绝,然后通过军训等行为疗法辅以心理辅导,确实能让孩子成长。但这只改变了孩子的部分行为,是“治标”,并未“治本”。而且这种剥夺个人自由、强制其改变的模式会留下后患,所谓的成功也只是短暂的。一方面这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还存在报复性反弹的可能。

高墙内的魔鬼式训练和摧残,也让伤害事故屡屡发生。今年五月份,一名女孩在河南郑州戒网瘾学校内被体罚导致颅脑损伤死亡;2010年,一名15岁少年在长沙入校戒网瘾,2天被3名教官打死;2009年,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教官对一名网瘾少年进行殴打体罚,导致其死亡;2007年,一名男孩因受不了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的体罚而跳楼……

法制晚报就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例进行统计,从2008年至今至少发生了12起类似事故。学生进入机构到事发的相隔时间,最长为3个月,最短的只有两个小时。其中,广西南宁网瘾少年被打死案,4名训练营教官犯故意伤害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至十年。

戒网瘾学校为何敢打死学生?

政府与家庭难辞其咎

疑问也就更加凸显了:既然这些学校如此运作,怎么会有家长愿意送孩子入学呢?

媒体曾引述观察人士的分析称,这些所谓“网瘾孩子”背后其实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他们为什么迷恋网络?是因为在家庭中缺乏关怀和爱,然后才在网络中寻找存在感。而父母很多时候都没有反思自己,而是盯着孩子不断成长的“恶习”,一旦自己管不住了,就花钱把孩子送进戒网瘾学校,美其名曰“为孩子的前途着想”。

很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戒网瘾学校的具体运作模式,他们更关心是否有培训效果。正是这种家庭责任和关爱的缺失,才为戒网瘾学校的存活和猖獗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壤。市场有需求,他们当然也能抓住机遇发展。这是各个家庭不得不仔细考量的问题:家庭的错,怎能让孩子去承担,更何况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呢?

QQ图片20170616162747.png

另一方面,当孩子出现“网瘾”问题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政府和社会并没有完善的机制帮助这些孩子,他们面对媒体追问时甚至不知道此类孩子和相关机构的存在。

事实上,放手给市场也很难究其错,但政府监管的缺失却难辞其咎。首先,很多戒网瘾学校其实并没拿到办学资格,而是在工商部门办个牌照就直接上马,一旦出了问题,教育和工商等相关部门就常出现责任推诿的状况;其次,就算有些戒网瘾学校拿到了办学资格,但他们天然被教育系统视为异类,甚至相关部门也拿不出因地制宜的监管办法,只要没出问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些都是惰政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滋长了戒网瘾学校的“暴力”。

世上万事都有因果,如果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家庭,负责的父母,无论如何都会上患上某种瘾导致需要强制性治疗,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分享到

热门推荐

VR网站 更多+

  • 鸥课学院

    2017-09-12
  • 玖的VR

    2017-08-10
  • 虚幻引擎社区

    2017-07-15

热门活动

热门专题

合作伙伴

虚拟现实媒体|站点地图|关于我们|招聘信息|VR新闻滚动|联系我们|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4-2015 VRRB.CN All Rights Reserved
VR日报 深圳大海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3353号 网站邮箱:gexsf@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