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赢在起跑线上,却可能输在终点线上
一些妈妈喜欢攀比,以“孩子早走路、早说话、说得多”为荣。早教训练的目标是使孩子早早具备各种能力,貌似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先走了一步,其实在马拉松比赛中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起跑,输在终点线上却不自知。
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儿童发展问题专家迈克•内格尔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众多人体试验结果显示,除非是生活在极度与外界隔绝、极度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日常与家人的互动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已经足以促成儿童健康、全面的身心发展。智商、情商、社交能力和运动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基础,不可分割。当过分强调针对某一特定大脑区域进行强化刺激的时候,反而可能导致“神经挤迫”现象。
这种现象首先由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及神经科学教授彼得•胡滕洛赫尔提出定义,根据他的研究,大部分尚未分化、对于青春期和成年期创造力有重大意义的大脑功能区域,会因为其他区域的侵占而萎缩。由此可见,孩子在起跑线上超前了几步,却要在整个人生路上付出代价。
不去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
若孩子希望和你交流、共同玩耍,请尽情回应孩子,与他的感受共振,如同协奏曲一般彼此呼应,幸福感十足。若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请给予他自由、不被打扰的空间。比如孩子正在观看一幅画,专注而宁静,他与这幅画建立了联结,感受到它的精神生命,如果这时候父母自作聪明地横插一刀,告诉孩子这幅画的名字、作者是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等,那么孩子的感受就会被割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假如孩子的头脑中累积了大量知识,看到各种事物时就会第一时间去搜索知识,从而失去自己的感受力,让灵性的头脑变成流水线上的电脑。
这样的孩子走进社会,可想而知,只能去做别人分配给他的工作,而无法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个体,主动创造自己想要的体验。世界上的优秀产品,比如苹果手机,它的功能设计不是从用户调查问卷中得来的,而是来自于最直接、最简单之处——乔布斯自己想要的体验。
其实,知识早晚都能学会,但孩子内在神圣的成长节律却被打乱了。如果父母不强迫孩子做到父母想象的样子,孩子遵从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发展自己,成就会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所及。培养一个天才其实很容易,只要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面前保持谦卑即可。
热门推荐
-
苹果商城的更新 独立游戏在新版苹果商城中有什么作为
2017-10-13 -
只给未成年玩家退款的游戏机制 无法让玩家权利得到真正的保障
2017-10-12 -
不敌“狼人杀“ 挂牌价1.3亿“三国杀”将被卖
2017-09-27 -
CSGO外挂"大牛"制被捕 最高可判15年
2017-09-27
热门专题
每日资讯更多+
-
“元宇宙”为何爆火?游戏ETF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
2021-12-27 -
ar和vr的区别就是和用途 AR、VR是真火还是虚火?是复活还是重生?
2021-12-27 -
2021年VR/AR产业链日趋成熟,行业爆发在即
2021-12-27 -
未来5-10倍的VR/AR概念5大龙头公司
2021-12-27 -
VR全景漫游系统功能有哪些?自考院校/专业介绍
2021-12-23 -
又一家科技巨头加入直播大潮之中扎克伯格高度关注直播
2021-12-23
VR设备 更多+
-
V社自家VR设备获IGN 8.5分
2019-07-01 -
ARM显示芯片的设计可以为VR一体机带来更好的体验
2019-05-16 -
来自Bellevue的Valve Index原型VR硬件照片曝光
2019-05-16 -
Acer推出ConceptD OJO 4K Windows MR头显
2019-04-12
VR网站 更多+
-
鸥课学院
2017-09-12 -
玖的VR
2017-08-10 -
ARinChina技术论坛
2017-07-15 -
虚幻引擎社区
201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