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条关于迪士尼的消息传出:该公司正在面向消费者展开一项调研,主题是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主题公园 Disney Hollywood Studios(中国大陆地区译名是迪士尼好莱坞梦工场)重命名。而改名消息的出现和不久前的另一个消息有着很大关系,那就是迪士尼将会对该主题公园本身进行一场改变,从以游车观光转向更具互动性和更富沉浸感的体验。
迪士尼非常擅长于让人们沉浸在他们创造的世界中,而更具互动性和更富沉浸感的主题公园是不可避免将成为电影和电视的未来,在这个方面也没有谁比迪士尼更加激进。
迪士尼在问卷中给出的那些选项——Storyverse(故事章节)、Cinemagic(魔力影院)、Kaleidoscope Park(万花筒公园)——都只是听起来尴尬、笨拙和毫无个性的。但这体现出的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被概括为“沉浸式娱乐”的新媒介是一个令商业公司难以对消费者解释的概念,而消费者在不明白这种东西能带来何种体验的前提下掏钱买票的概念也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迪士尼问卷的问题不仅是主题公园的更名,而是沉浸式娱乐的名字问题。
当新媒介兴起时总会有一些走向大众的问题。而沉浸式娱乐的巧妙在于它不是电影或者电视那样一种具体的媒介,它实际上是多种有相同技术和特点的不同艺术形式,它们都围绕着让观众更加主动参与的这一核心理念。想象一个场景:周五下班之后你约上一个朋友,说:“你想去看点什么被动娱乐吗?”而实际上你想说的是“你想去看场电影吗?”或者“想一起看《权力的游戏》吗?”
而像“密室逃脱”这样有明显功能指向性的名字则获得了一些成功。潜在用户看到这些名字会知道进入该体验的底线和标准几何,就像看电影或者篮球比赛。然而“沉浸式娱乐”可涵盖从 VR 体验店到《Sleep No More》这样特殊的的话剧,还有那些一次长达数周的另类现实体验游戏……所有这些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当它们都挤在同一个标签之下时,标签就不再有任何意义,这趟水越来越浑浊。
这种尴尬的处境 VR 看起来非常眼熟。随着行业的发展,无数公司投入了巨额资金在内容和硬件上,得来的是一个碎片满地的场景。囿于语境的不同,VR 可以是谷歌 Daydream 或者 PlayStation VR 上的一个游戏,也可以是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精心设计的整个房间的装置艺术。这对于作品的伤害是:将所有这些项目变为最平庸的“某个你可以通过一个头显体验的东西”。
毫无疑问迪士尼想要规避这种疑虑。目前来看,该公司试图完全创造自己特殊的沉浸式娱乐体验,融合了主题公园、度假酒店、常驻演员和可互动环境。这样的独特性能够使迪士尼完全任意为自己特别的体验命名。当游客到达“故事公园”时,或许人们可以乘车穿越各种世界体验。当游客想要自己散步时,可以去试试“魔法公园”。当游客想要更进一步试试更有故事的情节,可以去另一个景区……无论如何迪士尼告诉你了哪里有哪些东西可以体验。
如上举例的策略是为特定的一种体验分配一个名字——就像密室逃脱游戏一样。它帮助为观众或者说游客解释它究竟能实现什么,而不是用高深、晦涩的方式来让人理解。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看到的就是大众的认可和接受,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吸引人的第一步。
在 2015 年的一次采访中,卢卡斯影业实验室 ILMxLab 的远见卓识者们描述了一种他们想象中的场景:那里有电影、电视,各种沉浸式媒介都同时在一个巨大的空间内同时存在。这和在今年圣迭戈动漫展上打造西部世界沉浸体验的团队的想法不谋而合。而在这种语境下,沉浸式娱乐是什么名字也就无所谓了。

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
或微信搜索公众号VR日报,每日获取精彩的VR资讯
关注VR日报 完整你的虚拟现实梦!
热门推荐
-
VR射击游戏《源震》中文抢先版登陆Viveport 明日发售
2017-11-20 -
《Blood&Truth》是如何试图定义VR语言 让娱乐更加逼真
2017-11-20 -
巧用Blocks和Unreal 两周内开发出一款VR游戏
2017-11-20 -
《生化危机7》获得金摇杆2017年最佳VR游戏
2017-11-20
VR设备 更多+
-
VR控制器3dRudder永久性降价40美元 降价至139美元
2017-11-16 -
HTC发售一体机Vive Focus 推出开放平台Vive WAVE
2017-11-14 -
售价4995美元DAQRI推出专业AR智能眼镜设备
2017-11-10 -
ZephVR可以自动添加不同类型的风到任何VR游戏
2017-11-05
VR网站 更多+
-
鸥课学院
2017-09-12 -
玖的VR
2017-08-10 -
ARinChina技术论坛
2017-07-15 -
虚幻引擎社区
2017-07-15